由全球领先的商界女性成长与社交平台—红颜会(HEROSE CLUB)发起主办的“第十届女性商业时代盛典”于2023年9月21日-22日在上海成功举办。国际传奇女性梅耶·马斯克,硅谷AI教父皮埃罗·斯加鲁菲,奥黛丽•赫本长子肖恩·赫本·费雷尔,以及靳羽西,陈春花,于丹,王小慧,王军霞,钱红,翁虹,刘敏涛,蓝盈莹,李巍,管清友,卫哲等国内商界、文体、艺术、娱乐和财经多个领域的杰出女性和行业大咖齐聚一堂,分享洞见,共襄盛举。
著名经济学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出席本次盛典,以下是管清友在红颜会•第十届女性商业时代盛典的精彩瞬间。
现在的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官方站在政治家的角度高屋建瓴地描述的宏观图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我们现在所处的经济周期,与过去40多年里所经历的周期差异非常大,确实是个百年变局。
比如按照汇率算,在中国赶超美国的过程中,过去40年基本一路高歌猛进,波动不大。2021年达到高点,超过77%。后续由于汇率以及其他诸多方面的原因,2023年占比可能会回落到 70% 以内。当然,这只是大变局中的其中一个表现,它还会体现在产业竞争、出口、贸易与日常经营上。一些处在景气赛道的企业虽然内卷严重,但基本还是上升态势。其他领域正经历产业重构变迁,受到冲击的比比皆是。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与经济背景之下,我们得有一个新的经营与投资策略去适应这个可能会比较长的经济周期。
很多人想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达拐点,这取决于外部环境怎么变,也取决于我们自己怎么做。对于企业家们来说,保持韧性和发挥柔软的力量至关重要,女性企业家的女性角色至关重要。
从 2023 年短期的数据上来看,经历了3年疫情封控后的经济恢复可谓一波三折,带有典型的“疤痕效应”,各位身处企业经营和投资一线的商业人士,肯定体会更深。这是一个中长期趋势的开始,希望大家做好心理准备。
从国际比较来看,我们目前正处在中美、中日、中欧之间,经济周期错位的状态。之前整个中美、中欧之间的大周期基本是同向,但如今,短期内我们面临着外部高利率、高通胀,资本虹吸效应凸显,这给国家层面的资本外流管理带来压力。
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会从当初的中国生产、欧美消费的状态变成了中国过剩、欧美通胀的一种状态。总结一下,其中包含了前几年经历了贸易战、疫情、脱钧断链以及逆全球化等诸多原因,当然,本质上是大国关系出现了调整。
虽然这是一个漫长且不太好适应的过程,但大部分时间都无能为力的我们也只能慢慢地去适应。因为这种底层逻朝的变化,不仅对我们每个人身处其中都构成了影响,而且对上下几代人都产生影响。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再去看看近期的经济恢复,当下的很多领域都呈现出一种“韧性”。这一方面反映了我们无论是在产业竞争力,还是产业生态链上,都保留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优势与特点。另一方面,面对未来极端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情况,未来的我们更需要一种“任他虐我千百遍,我仍待他如初恋"的韧性,带着极大的决心和信心去应对。
面对短期恢复中的“疤痕效应”,餐饮、旅游等消费领域的恢复还是不错的,但是从统计数据上我们也看到,人均支出水平在下降,大家花钱都特别保守,对未来的经济形式也不持乐观态度。"有钱的没需求,有需求的没钱,有房的还在卖房。"各位企业家和投资家们应当看到这种变化背后的机会与行业趋势,通常在经济增速相对比较低的情况之下,会有典型的“口红效应”。据说,90 年代的日本就有两大景气产业,美妆和咖啡因产品。当然,对照日本这类经济体,中国有个不大一样的地方在于,我们无论做什么产业都会迅速草根化、内卷化,大打价格战,这也是值得大家去思考的。
趋势已来,未来究竟如何,取决于我们怎么去行动。既然不能复制成熟市场的经历,那只能真正抓住中国在经济减速过程中的市场缝隙,靠企业家的天然直觉与商业嗅觉去做出应对。
其实,我们可开发的空间还很大。比如美妆领域,在日、韩、法等国家,男士也是化妆的,而中国的男士还没有这个习惯。面对同一个趋势,经济学家看到的是问题、挑战,企业家与投资家看到的应该是趋势和机会。尤其是女企业家可以用温柔的力量去改变、去创造、去创新。
再比如在投资领域,我国已经从大基建时代进入后基建时代,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高歌猛进的高增长过程结束了,但一系列的调整出清实际上还在进行中。有先人一步的预判能力,才能全身而退,少受波折。
再看起到重要支撑的制造业,尽管芯片、汽车与装备制造领域有很多行业异军突起,跻身全球前列,但由于最近几年金融监管政策变化,依旧导致高科技领域的整体投资受到一定影响。要知道这些领域在产业升级和产业变迁的过程当中,很多特定群体受到的影响极大。例如人工智能等某些景气赛道的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不仅甩开了很多行业,也给社会带来大规模聚变。
至关重要的中国出口不仅仅涉及外贸企业,也涉及到我们现在的产业与各类投资。2023 年中国的出口韧性很强,出口结构也在调整。面对萎缩的市场需求,尽管对欧美、日出口下滑,但仍比韩国、越南、台湾地区的数据要好。另一方面,对俄罗斯、东盟、非洲等地的出口在急剧增加,有以间接出口大量替代直接出口的趋势。当然,伴着出口结构的剧烈变化,我们出口的普惠性不够了。中低端产业被大量替代,这是产业链和贸易闭环上的大量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长期问题。